News

News

坛紫菜到底算不算植物?

Time:2019-04-22 Author:瑞雪海洋

  在我国的福建和江浙沿海,盛产一种味道鲜美的海产——坛紫菜。它的外形看起来像海藻,拥有丰富的营养元素,可以用来做菜、烧汤和制作休闲零食。一般我们常见的都是晒干后的坛紫菜,在避光避湿的条件下,可以储藏很久。


  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海生植物,紫菜因为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常被人误认为是植物,那么到底是不是植物呢?其实紫菜是在海中互生藻类的统称,但生物学家普遍认为它不是真正的植物,或者称其为“半生植物”更为合适。


  坛紫菜多生长在潮间带,喜潮流通畅、营养盐丰富的海区。养殖户们通常使用插杆的方式养殖,一般在10月下旬可以进行采收,紫菜可以采收多次,其中第一次采摘的叫做一水/头水,营养价值最高,口感最柔嫩,因此售价也高,一般紫菜可以采收5-6次。


 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:从坛紫菜的外部形态上观察到叶状体可分为叶片与假根两部分,其中假根又称固着器。叶片的形状不但在生长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变化,而且由于不同个体因所处的环境不同,叶片的形状也会存在较大差异。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紫菜的原因。


  坛紫菜的成熟期叶状体叶片基部比较宽大,一般呈长披针形、亚卵形。而叶状体的色泽则直接受海区营养盐含量高低的影响,在近河口区的呈紫黑色带亮光,而在贫瘠海区的则呈黄绿色。故而我们在挑选紫菜时选择色泽黑亮的就是营养丰富的好紫菜,黄绿色的则品质稍差。


  坛紫菜分为自然生长(常被称为野生)和人工养殖,其中野生的紫菜生长在岩石上,叶状体长度一般在30—40厘米,而在养殖筏架上长度最多可达3—4米,最宽的可达 8—10厘米。


  而在口感上,自然生长和人工养殖差异不大,我们在挑选时主要还是要关注坛紫菜的色泽和嫩老。


Links:

Copyright @ 2019 All Right Reserved Ruixue Haiyang